您好,欢迎您来到辽宁省互联网协会!
行业动态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 行业动态
中国“两会”呈现互联网特色
文章来源:辽宁省互联网协会  上传时间:2009-03-11  浏览次数:2812次
    毫无疑问,中国“两会”期间“互联网政治”氛围的形成,是总理温家宝与普通网民网谈确定的基调,将之誉为“政府亲民”也罢,说成“文明发展的必然”也罢,总之互联网的介入使“两会”增加了透明度。

 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与网民进行了一次互动,将执政理念呈现在公众面前,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。有外媒称,温家宝将“互联网政治”概念延伸到了每个角落,不但为“两会”增添了亮点,也表明“两会”开始关注网络民声。当然,类似评论在国内主流媒体更集中,诸如“中国政治进入互联网时代”、“中国互联网政治渐入佳境”等,都反映出中国信息生态正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。

 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,使互联网上每一种声音都在瞬间得到广泛传播,这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重要标志之一。这种现象,体现在政治领域不算奇怪,奇怪的是中国往往把网民与官员分开来说,比如官员上网叫“与民互动”,人大代表上网叫“体察民情”等,以致“网络问政”成了“两会”期间被人热捧的词儿。

  有论者认为,互联网赋予了“两会”新的内涵,初步奠定了中国特色的民主参政体系。这样的解读有些过头,毕竟解决就业困难、教育公平、房价上扬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寄希望于互联网。以近期云南的“躲猫猫事件”为例,有些人习惯了遮遮掩掩,只是苦于不能自圆其说才不得不作出些姿态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一些官员与其说在给网民面子,倒不如说更担心自己丢面子。

  信息时代注定了网络会成为一种舆论载体,因此把“网民”概念定义在平民范围不准确。其实,中国网民群体的组成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,即使法定的参政者和执政者上网也没有必要自诩“网官”。一般说来,有人习惯在网上网下扮演不同角色,也许他们在工作中唯命是从、笑脸奉迎,在虚拟的网上却爱憎分明、眼里不揉沙子。要知道,能有幸成为“网民”的人基本生活在富庶区域,是社会中层以上的群体,他们隐藏在电脑屏幕背后,敲出了“互联网政治”的元素。

  其实,“互联网政治”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,拿来套用网民参与“两会”最多也是种概念延伸。在美国大选期间,奥巴马就曾公布过个人网站(www.fightthesmears.com),让世人见识到了互联网在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。奥巴马是在为争取个人权利而被迫使用互联网技术,却应该看到,正是他的明智选择才匡正了自己在选民中的形象,为入主白宫奠定了民意基础。由此看见,“互联网政治”更多体现在民主参与、平等对话方面,这从理论上与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异曲同工,本质都属于“民主参政”范畴。

  毫无疑问,中国“两会”期间“互联网政治”氛围的形成,是总理温家宝与普通网民网谈确定的基调,将之誉为“政府亲民”也罢,说成“文明发展的必然”也罢,总之互联网的介入使“两会”增加了透明度。如果“民意代言人”像某些政协委员那样信口雌黄,必将激起“网愤”。或者说,互联网把曾经高不可攀的“两会”变得平民化了许多,并越来越呈现出互联网特点,让人觉得参政议政不再是某一群体的特殊待遇,代表和委员们面临着被“民意”弹劾的危险。

  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,本届政协委员的提案质量有了很大改观。据大会新闻中心披露,政协委员提案集中在经济问题和与民生相关的问题方面,说明之前有媒体报道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“网上搜集民意”并非虚传。虽然其中仍有“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”的“雷人”之论,但人们可以看到,在信息发布的第一时间网上已“板砖”横飞。这些事实表明,民间的监督力量在逐步增强。(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)

  两会上的奥运功臣

  3月9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两届奥运冠军冼东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会议(左)。全国人大代表、著名排球教练陈忠和(右)。

  参考

  世界热门新名词:

  “中国信心”

  3月5日,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,温家宝总理向大会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在报告中,温家宝多次使用“信心”一词,清晰地将“中国信心”传递给世界,全面透彻地诠释了实现“中国信心”的有效保障和社会基础。“中国信心”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产生了积极影响,成为中华大词典的新名词。

  意大利《欧联时报》

 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表示,中国今年要实现8%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,这不仅仅是作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,更是基于建立在中国稳定的政局、经济总体趋势良好、政府有力而有效的行动力、人民满怀信心抵御风险基础之上的实实在在的“中国信心”。

  法国《欧洲时报》

  中国要战胜危机,持续发展,靠的就是中国式的信心。希望这一信心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,最终对世界走出危机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
  在约两个小时的报告中,在凸显危机中中国高扬的“信心”的同时,温家宝也用了八个“来自”阐释了“信心”的源泉,极具说服力地诠释了这种信心的政府、政策、社会和民间基础。这个报告再次向世界传达强有力的“中国式信心”,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产生了积极影响,意义非凡。

  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

 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,中国领导人对实现8%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仍充满信心,这种信心的展示在当今世界已经不多见。温家宝总理的报告显示中国将通过加大政府开支以及支持出口,来达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。

  毋庸置疑,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为世界经济开启了春天的希望。中国依靠改革开放,取得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,增强了民族的信心和责任感。“中国信心”已成为在确保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。

  改革开放后,从两会泉涌而出的新名词、新概念不断传遍世界。“政府上网”、“招标采购”、“通货紧缩”、“环境质量”一个个新名词,使人们感受到中国改革在深入、社会在发展。“中国信心”一词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,而且蕴含着世界对中国的期待。

  精评

  加拿大《星岛日报》

  官员个性成开放重要指标

 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。两会召开至今,从中央到地方,看得出官员的个人风格已成当地是否受传媒重视的主要指标,也间接成为当地能否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
  改革开放30年后,官员的个人风格已成为部委或省份是否改革开放的重要指标。最具个人风格魅力的部委官员,非前外长李肇星莫属。李肇星幽默,让外界感受其率真性格;其次是国台办主任王毅,出身外交系统却稳健诚恳,是扮演政府“化妆师”的不二人选。

  随着强调勇于任事及“阳光政府”政策,地方一把手作风也悄悄转变。不久前发生“躲猫猫”事件的云南省,在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一声令下之下,首次找来网民参与调查。

  两会期间,白恩培受访时也令人耳目一新。他说,“躲猫猫”事件的处理过程公开透明,不会也没有必要掩盖任何事情;云南政府是“阳光”的,不怕被追问。面对媒体的白恩培表现诚挚,愿意面对问题是种进步。

  而因地利之便最早接触香港及国际的广东省,因国际外贸依存度高达155%,在金融危机中受伤惨重。但这却不影响广东领导对外开放的形象。面对比代表人数还多的传媒,汪洋、黄华华都侃侃而谈。

  6日,在一场记者会上,广东省长黄华华说,今年是广东最困难的一年,但经反复测算,今年经济增长率订为8.5%,“因为订得太高不现实,订得太低又怕造成失业。”黄华华的说法相当诚恳,回答问题也不闪躲。

 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开放作风向为外界所知,曾主动邀请《世界是平的》作者托马斯·弗里德曼(Thomas L. Fried-man)到访,并向所有省厅级官员推荐该书。两会期间不管参加分组讨论或面对媒体,汪洋仍展现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的风格,全力配合媒体。

  港闻

  《明报》

  总理报告从三方面切合中国需要

  总理温家宝5日发表近年最重要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、主要市场又陷入深度衰退的情况下,可从三方面来检视工作报告是否切合中国需要:一是中国如何应对眼前艰难局面;二是如何为中国在下一个经济周期来临之前做好准备;三是如何调整、优化中国经济增长模式,使之可持续发展。

  我们认为,温总理的工作报告在这三方面都提供了答案。

  第一

  如何应对眼前艰难局面?

  温总理定出“扩内需、保增长”为今年政府工作原则之一,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、10项产业振兴规划和破纪录的9500亿元财政赤字,就是这样提出来的。

  第二

  如何为中国在下一个经济周期做好准备?

  温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:“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,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。”有内地学者注意到,温总理的这个论述,在以往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甚至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未出现,温总理今次提及,显然是危机迫使中央下定决心,大力推动内需来调整经济结构,改变增长模式。

  第三

  如何调整、优化中国经济增长模式,使之可持续发展?

  温总理在报告中也有处理。他把科技创新与扩内需、促增长,调结构、上水平结合起来,今年在科技方面投入1461亿元人民币,较去年增加25.6%,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技术,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,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。

 

 


( 新浪科技-(金羊网-新快报))
会员登录